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能力,实用又全面!
《礼记·学记》中有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可见,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对教师群体来说,学与教一样,都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谁生来就是老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一步步靠近教师这个职业。
随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加明确,教师的教育能力已是越来越重要的内容。然而,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入学门槛越来越低,高校普遍面临学生基础学力不足,学习欲望、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而对于学生实施的教学教育方式,较多教师仍然使用在学生时代接受的教学方法,课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绪普遍存在。其教学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创新力、判断力、表现力、思考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那么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或提升哪些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成长?列出如下7个角度的教育力指标。谨供参考。
1.课程设计、评价、改进的能力
★具有达成院系培养目标的造诣(对应组织目标有明确的相关课程的定位、职责)
★课程设计与管理造诣(具有每门课程的详细大纲、计划、策略)
★课程的自我评价与改进的办法(对课程目标的到达度测量,学生问卷调查的使用方法,努力改进的记录和验证效果等)
2.引导学生主动学修的能力
★引导学修动机,运用情景法教学的办法(有意识地将观察学生课程等行为信息、教学体验与教育实践感悟和教育理论相结合)
★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的造诣(制作能够灵活运用声音、动画、视图化的教材,将理解困难的理论或知识点模拟化、体验化)
★提高学修热情的造诣(融入基础学力的个人指导,课堂学和课外学相结合,灵活利用各种手段把握学生成绩)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理解造诣(教材的网页化,电子课件与交流,远程课程,个人学修指导)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力、自我实现能力的办法(问题因果逻辑的推论训练,项目式教学,工作坊)
★学修成果的发表和讲评的能力(校内外的学生以及教员,专家的讲评会,意见、感想等的Web 刊登,学修历程系统利用)
4.课外的学修指导能力
★提高理解度的指导办法(办公时间外指导,导入教育教学指导,电子网页运用与学习)
★辅导的实施(履修、学修、毕业去向的咨询、建言,人生设计、职业观等的个别咨询与建议)
5.课程质量保证实施能力
★确保课程内容、水平的标准办法(不同领域教师发展的研究、发表、评价,自己检查课程价值)
★成绩评价的办法(引入多元性的成绩评价)
6.关于教育态度的素养能力
★积极实践(促进学生理解课程重要性、意义)
★关怀学生的价值观、素质、能力(没有灌输价值观,威慑性的课程气氛)
★具有更为容易理解的授课办法(说话的方式,积极地调动好奇心,提供问题的机会、板书等办法)
7.关于提出改进教育教学建议、启发的能力
★向校内组织提出建议,向外部组织投稿发表、评价介绍教育改进、建议等的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以下简称FD)活动,参与教育改革,文章发表、获奖。然而,教育教学指导力(教育力)的指标,适用于什么样的范围或情况,还需要更多讨论。
以上对于教师教育教学造诣的要求,也可以从学识、态度、技能、实践等的观点进行重新整理,见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识(对应图中的“学”)
★具有专业领域的学问、知识
★认知课程的价值(明确对“学士力”的课程职责)
★理解教育原理(掌握教育目标、意义、内容、方法、评价的基本知识)
★认清教育者的职责(人才培养的职责、使命、教育目的等)
2.态度(对应图中的“修”)
★关怀学生,关注价值观、素质(没有灌输价值观,威慑性的课程气氛)
★努力提高学生理解度(确保与学生对话机会,提问明了,教材容易理解,说明有逻辑性)
★有效的办法(说明课程重要性,达到能力和在社会的运用,社会活动)
3.技能(对应图中的“知”)
★课程设计、评价(设定目标,明示应达到的能力,设计制作课程,成绩评价,自我评价)
★课程讲授技术(合作协同学修,PBL 的项目学修,情景学修)
★讲授、实习技术(说话方式,动机,调动学修热情,模拟训练,引入职场经验教师)
★利用信息技术(教材制作,信息化学修,界面双向对话,高校间协同共享)
4.实践(对应图中的“行”)
★建构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基础和专业课,理论和演习课、实习等的授课内容的关系)
★课程改进的实践(测量教育教学的效果,外校,包括企业方面有关教师通用性的课程内容,学生课程评价的反馈,自评,参加各自专业领域FD,发表文章)
★人间力的指导(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力,学修咨询,升学就业、职业生涯设计的咨询、建议)
★参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协助FD教师发展活动,产学合作、招生工作、教材教具环境以及发展规划等等)
综上内容归纳重要3点,可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使命责任:教学与教育不可分割,切实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立场态度: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具有服务态度。
技能手段:除持续改进通常的教学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加快建设或使用体现平等和协同关系的“学修历程系统”等信息化手段。
(来源:ht87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