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告别边缘化

发布时间:2019-06-27文章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告别边缘化

国家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了,而教师发展中心所提供的教师发展服务也可以算一种教师“终身教育”

不过,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在行政上尚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需要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告别这种不利局面呢?

今天,让我们听听来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主任的高见!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其实并非毕业于师范院校,他们刚毕业就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相对而言缺少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

如何系统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呢?决策层祭出的一招就是引导高校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这几年,各地高校也都相继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然而,不少高校仍处于边实践、边摸索阶段,缺乏指导。一些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甚至空有牌子,并未实质运作

为给大家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一读EDUidyidu_edu)近日专访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庞海芍研究员。

下面让我们看看她到底有哪些思考和经验,enjoy it

01中心定位:学术研究与服务机构

一读EDU:在教育部的要求指导下,国内高校大多都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但从机构名称上看,北京理工大学和山东大学的相关机构却叫做“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请问是出于何种考虑?中心的相关特点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个名称上得到反映?

庞海芍:教师发展中心的名称从一定意义上的确反映了其主要功能与特色,中外有一定区别。

美国大多聚焦在教与学,名称主要有教学卓越中心、教学促进中心、教与学研究中心等,而大多数国内高校相关机构都使用教育部文件里的称呼,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我们之所以叫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一是出于对教学的重视,凸显教学促进;二是着眼于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包括科研能力提升、师德与政治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等。

要做好专业化的教师发展与服务,必须以研究作为支撑。中心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开展院校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论文,而是为了转化为培训项目,更好地服务教师发展。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将中心定位为学术研究与服务机构

一读EDU: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目前所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老师们对加强教学水平的需求?

庞海芍:国家政策引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自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以来,我国百分之六七十的学校都成立了中心,有独立实体机构的大概占百分之二三十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顺应了教育发展规律,也顺应了世界潮流。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从无到有,发展迅猛;教师发展活动从少到多,从零散到系统,成效显著,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以来,致力于建设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发展体系,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83月底,共举办239场活动,累计参与教师12000人次,好评率达95%以上,创设了一系列品牌活动。

根据服务对象,中心打造了3个品牌,即服务新教师的鸿鹄学堂,服务资深教师的雄鹰计划,以及培训助教的雏燕学园。

根据活动形式,我们创办了明理讲堂,启智沙龙和午餐会,主题工作坊,素质拓展等。

活动内容则涉及教育理念、师德与政治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MOOC等),和职业生涯规划、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

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还组织“中期学生反馈咨询服务”活动,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梁老师在工作坊中详细介绍中期学生反馈咨询服务的详细流程。(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官网)

02教学促进:以学生为中心

一读EDU:您如何评价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现状?

庞海芍:总体而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责任感等都比较强。

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总体上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具体表现在:

排排坐,满堂灌,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输知识为主,教学及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停留在低层次授课,浅层次学习。

考试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知识考查,对诸如批判性思维、创新实践、团队合作能力等重视不够。

一读EDU:“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渗透到高校里面,在您看来,当前,各校教师发展中心所提供的培训内容,是否能促使老师们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方式,顺利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呢?为什么?

庞海芍: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一直是我们努力推动的工作。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活动可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在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中体现学生中心理念,让学生能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等。

但要真正做到“学生中心”难度很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对教师而言,需要转变观念,在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发生变化,注重讨论、学习成效,关注不同学生学习风格等;

对管理者而言,需要有支持学生中心的教学政策和激励机制;

对大学生而言,需要学习习惯的转变,重在参与等;

对环境而言,要求课堂的规模适度,并需要环境布局以及网络技术的支持。

不论怎样,我们已经出发,目标便不再遥远。

2017711-13日,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高等学校教与学学术研究方法”研修班。整个研修班课程安排紧凑有序,会场设有阅读区,展出图书均为中心收藏的教与学学术和教师发展方面有关国内外专著、国内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等,参会教师在课程之余,还可在阅读区“充电”。(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官网)

03教师发展:过程性支持

一读EDU:有学者批评,当前教师发展中心自己给老师们做的讲座和培训就仍是传统的灌输模式,导致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支撑,在这方面,中心有哪些探索、改进?

庞海芍: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发展不太平衡,要分具体情况,一些理念先进、实力强、专业化的教师发展中心工作非常出色,开设了工作坊、沙龙和午餐会、课堂教学中期反馈、教学学术研修、国际化研修等效果明显的项目。

当然,有些教师发展中心,包括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组织的活动,还在用传统的讲座和灌输模式。主要原因是受限于组织者自身的观念、能力以及资源,和培训师的观念、习惯等。

多年来,北理工教师发展中心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的教师发展经验。

01首先,走出去学习,先后派出教师及管理人员赴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布朗大学,香港中文、香港理工、台湾大学学习,并参加国际教师发展会议30余人次。

02其次,请进来带动,中心在起步阶段有多达70%的活动都是邀请境外专家来操作,使我们能够亲身体验什么是学生中心、如何实施工作坊。

03最后,还要擅于结合国情,研究探索中国化的教师发展之路,培养自己的培训师、咨询师。

一读EDU:对于现有教师发展中心的表现,还有种批评声音是,做完培训后就完了,缺乏对老师们的系统性、过程性支持,无法陪伴老师们完成转型。对此,您怎么看,这种过程性支持是否真的如此重要?

庞海芍:过程性支持十分重要,北理工教师发展中心也尽力在做系统性、过程性支持,采取了一些举措。

举例如2017年在人事处的支持下,我校对新入职教师实施了“名师领航”计划。该项目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由一位导师带两三位新教师。新教师对此项制度非常赞同,尤其是一批实行预聘制的教师,由于面临严格考核、非升即走等挑战,压力非常大,十分需要这类“老带新”的项目支持。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课堂中期反馈,建立同伴教学法社群、通识课程教学社群、智慧教学与学习社群等。

这些项目的有效组织和实施都需要教师发展中心投入人力物力,也就是说,过程性支持能否实现,最终还是和学校对教师发展中心的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这又回到对专业化队伍的需求,国外许多成熟的教师发展中心都有专门的全职人员。中心不能成为一个纯粹的行政服务单位,不能只有行政人员,也需要有教师发展师、培训师、咨询师之类的专业人员

针对青年教师,北理工人事处和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还联合举办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微课展示与研讨会,旨在检验参与岗前培训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并通过现场研讨进一步提升各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和技巧,为青年教师教学准入证制度做准备。(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官网)

04运营经验:合作共享 扁平化管理

一读EDU:当前一些配套教学管理措施可能无法适应教师的创新,甚至可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此,您认为,教师发展中心需要做出哪些应对措施,特别是在争取学校战略支持方面,您有哪些经验?

庞海芍:教学管理工作受到方方面面的政策制约,改革起来难度较大。

由于接触了比较多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发展中心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相关政策的制定,多刷“存在感”。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把工作做出成效,另一方面有机会就要多呼吁、建议。

案例

例如,最近北理工要启动智慧教室建设,具体由国资处牵头,就吸纳教务处、研究生院、网络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多个部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多方联动共同进行智慧教室建设。大家一起调研、研讨方案。

教师发展中心提出的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被工作小组采纳,现正在问卷征集全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智慧教室建成之后,教师发展中心还要负责培训教师如何使用智慧教室,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

其实,教师发展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事关学校、院系及教师本人,在许多方面,中心都需要与学校其他部处进行合作。

01

一方面,我们积极主动和学校各部处、院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同发展;

02

另一方面,中心也推行了扁平化管理,如很多活动都是将信息直接发布给全校教师乃至学生,网上提交回执,省去一层层报名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一读EDU:教师发展中心当前服务对象主要还是新入职教师,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强对博士生、助教、学校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其它人群的培训、服务力度?

庞海芍:教育部在2016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教师考核评价中增设教师专业发展考评指标,“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北理工张军校长在学校2018年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制定全员培训计划。

因此,如果能把学校各类人员都纳入培训体系,对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当然十分有益

但这还是取决于学校对中心职能和业务范围的定位,也需要和学校相关职能部处密切合作。如果全员培训的经费到位、中心人员足够,作为国家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我们责无旁贷,可以保证提供高品质的全员全生涯发展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在全国发挥引领作用。

但目前,我们中心面临的问题是人手不够,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甚至暂且搁置了对助教的培训。对此,在中心的编制、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工作场地等方面,学校正在加大支持力度

2017512日,由北理工人事处和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2017年“鸿鹄学堂”:新入职教师成长训练营顺利开班。考虑到今年首批预聘制新教师入校,人事处和教发中心精心设计了更有针对性的研修方案。研习营将持续6个月,共6个模块,20余场活动。(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官网)

05

建议:教研室对教师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读EDU:我们注意到,中心已经开发建立了数据平台,经过几年实践,在您看来,数据平台对于我国教师发展中心而言,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在建设数据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庞海芍:大数据时代,积累数据十分重要。我们想借助数据平台,做教师成长档案袋、青年教师成长跟踪研究等尝试,给决策者和教师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用数据决策,用事实说话。

但中心的数据平台目前还不成熟,只能提供一些基础服务,如网络报名、问卷调查等。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人手,没有专门的教育技术老师来负责此类工作。

当然,在建设数据平台的过程中,希望在学校层面统一数据,不要各部门“自扫门前雪”。学校整体推进信息化十分重要,要尽量整合所有信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统合,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一读EDU: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和大学管理人员称赞教研室这种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认为我国高校不能放弃教研室传统,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教研室会对中心工作产生什么影响?

庞海芍:高校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科研的管理组织,曾发挥了很大作用。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我至今还记得教研室教师的音容笑貌。他们带我们去企业实习,趴在教研室的地上给我们讲导弹发射架结构图。

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去教研室”的现象,使得“校--教研室”组织模式逐渐被“校--系(研究团队)”的模式所取代。再加上科研地位提高、任务加重,教研室在改造中逐渐被课题组所取代或名存实亡。

教研室对教师教学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室和课题组两者可以并存:教研室可以作为相对固化的行政组织,课题组则作为学术组织可以灵活多变。

教师可以属于一个教研室,也可以根据课题任务同时加盟一个或多个课题组

随着时代发展,跨学科交叉融合十分重要,有些教研室可以围绕课程类别、跨院系组建,如跨学科的通识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类别建立跨

本期作者

北京研究分站 周溪亭

一读EDU编辑部

本文及本报告所有内容版权属于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所有。公司旗下包括面向高等教育机构的数据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SquareStrategics(方略)、全球领先的学生学业发展平台ApplySquare(申请方 www.applysquare.com)、专注高等教育的研究性自媒体一读EDU(微信公众号:yidu_edu

 




责任编辑:冯东

友情链接更多 >>